重燃家族复兴意识的激情
林芝
近十年啦!从2003年那个春日,在乍暖还寒的春风里,林家的长辈们在我 父亲房屋的阁楼顶上伴着鸽哨声,满怀激情地讨论着着手修谱的那时起,至今,已进入第10个年头!三千多年啊!从公元前1046年那个弥漫着血腥的冬日的午后,比干血洒朝歌,夫人携子归周,武王为比干之子赐林为姓的那天起,至今,这个家族的历史已经延续了三千多年!
十年,都江堰林氏宗亲几代人矢志不渝地研究一个家族三千年的历史,个中滋味,五味杂陈,往事历历,悲喜交加……是什么原因,让长辈们及我们如今的团队在几经困顿的处境下,还如此地执着,如此地坚持这个文化工程?谁,能给我们一个理由、一个依据?
始于商、周时期的家族制度和家族意识,成熟于宋代,直至清代绵延不绝。遗憾的是,家族历史的发展和传承在20世纪60年代戛然而止,“烧家谱、砸宗祠”。一部绵延数千年的“中国家族发展通史”至此断代。有一天,我们突然发现丢失了自己,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的祖先是谁?他们曾经在哪里?这一连串的问号,使我们迷失了自己家族文化的根基。 20世纪90年代开始,家族的意识开始复兴。那个长眠在牧野大地上三千多年的林氏家族的太始祖比干,终于等到了后代子孙们的拜谒和祭奠。如今,20年了,每年的
毋庸置疑,在中国的历史上,无论哪一个家族,都会在财富和精神层面持续锻造家族的殷实与优雅,续写家族的族谱和历史,以期不辱祖宗的使命。在当下,我们努力探寻着我们家族的历史,寻找依然温热的家族命脉,用音像视频来打造这样的文化工程,是前无古人的。这是一个家族意识勃兴的人文年代,我们没有理由拒绝来自家族福荫万代的庇护,亦无法拒绝东方传统观念的感召。让我们进入这个家族历史浩瀚的海洋,感动于这个家族以及这个家族若干个代际的著名人物的情境片断,去修复脑海中残缺的家族故事,并试图重燃人们复兴家族意识的激情。因为,这是祖上传下来的东西,绝不可轻言怠慢,更不可在我们手中散落、遗忘.......。最好的年代必定是开明的年代,必定是人性复归、国粹复归的年代。一国千家,千家一国,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此乃相辅相成之中华传统文化。国有史可知兴替,方有志,知晓往昔,家有谱,理清昭穆。在这样一个空气中依然弥漫着浮华与冷漠的时空里,找一个理由,让我们回归于家族宗亲的温暖与祥和;找一个依据:一部家族的历史就是一部民族的历史,一部国家的历史…… 曾经经过长辈们的跋涉奔波,终于有了第一本并不完善但饱含着真情的业绩——都江堰林氏族谱,并在2009年开始了一年一度的清明宗亲盛会,现在薪火相传,接力棒到了我们手里,那是巨大的精神财富,和长辈们一样,我们做了“义工”,不同的是,我们边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边为家族的事业服务,我们也努力去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们利用多媒体手段在宗亲会上播放电影——太始祖比干,一起追忆太始祖比干那报国的情怀、悲壮的故事;重温
我们感谢着长辈们迈出的最初的几步,也看见了他们对作为接班人的我们所做工作的认可和赞同。当然,对整合家族文化重要性的理解认识以及对家族历史的信奉尊崇程度有差异,无奈、困惑、忧虑、遗憾也时常伴随着我们……修缮家谱是一个巨大的工程,我们现在所做的只是冰山一角,没有大家的理解与配合,特别是年轻一代真诚的参与,我们的工作事倍功半,毫无效率可言。近十年没有资金支持的情况下,我们一路蹒跚地走着,尽管有些许困惑和遗憾,但我们得到最多的是支持与帮助、体味最深的是感动和鼓励!我们长辈们作为顾问团一直以来在背后支撑着我们,为我们出谋划策,理事会及筹备会成员风雨同舟、勇于奉献、不辞劳苦!在修缮家谱或每年召开的宗亲聚会时,工作之余的周末会放弃休闲娱乐、放下家事来做无数次磋商和准备工作。我们会轮流付饭钱,准备会议的所需物品也可能自掏腰包。周末我们提着电脑,带着照相机、摄像机走街串巷或驱车乡下不是为逛街或只是欣赏乡间美景,我们来修谱,我们来做电子家谱,我们在这条路上走的执着而义无反顾……。因为我们知道,我们任何一种努力,任何一种艰辛,也会在这个家族的历史上打上不可磨灭的印记。
自古以来,“家”,始终是人类社会的核心。对于中国人来说,“家”既是自己的家庭,也是家族的一部分。来自家庭及血缘的纽带,把家族成员紧紧联系在一起,在本质上,是血缘关系的延伸和扩展。家族,既是一个人成长的基础,又是一个人成功后需要精心培育的沃土。一个人的成功,也许没有足够的家族力量来支持;但一个成功人士的背后,必然留下一个生命力旺盛的家族。鉴于此,我们恳切希望我们林氏家人满怀对自己家族及家族文化的尊重和对比干公的崇敬与我们并肩携手,重燃家族复兴意识的激情,共同完成我们自己的文化工程。您的功德和人生业绩将会走进我们的摄像机和照相机,走进我们的家谱,走进林氏家族文化史册,将与林氏大家族一起共享历史延绵……
二零一三年清明宗亲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