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宋朝“九知州”不宜称“宋九牧”
浙江林方亮
我是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文学爱好者,不是谱牒专家,是在修编《林氏天台大宗谱》的过程中开始了解我们林氏的族史和族谱的。不过,我认为,唐朝林苇兄弟称“九牧林”是确切的,而宋朝林景渊兄弟应该称“九知州” ,不宜称“宋九牧”。
一, 唐朝林苇兄弟称“九牧”是名实相符。
林氏“九牧”是指林禄十六世孙林披的九子官都做到唐朝的刺史。苇官端州刺史;藻官容州刺史;著官横州刺史;荐官韶州刺史;晔官通州刺史;蕴官韶州刺史;蒙官循州刺史;迈官商州刺史、雷州刺史;蔇官福唐刺史(也有人称待考),后世称“九牧林”。牧指“州牧”,为古代官名,也称刺史。刺史制度的建立是西汉对秦代监察御史制度的继承。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始置,负责地方监察。王莽时,刺史改为州牧,成为地方行政长官,地方监察职权由牧副监行使。东汉时,有时称州牧,有时称刺史,且刺史逐渐成为太守的上级,成了州郡县三级。随文帝废郡,改为州县二级,刺史相当于太守。唐“安史之乱”后,节度史遍布全国,刺史职任渐轻。林苇兄弟任刺史正是在这一时期,所以称“九牧”还是名实相符的。
二, 宋朝林景渊兄弟应称“九知州”,不宜称“宋九牧”。
我之所以这样说,原因有三:
一是,宋朝景渊兄弟称“九知州”才名实相符。景渊兄弟都是知州:景渊知惠州,景佑知泗州,景默知寿州,景辉知瓜州,景大知徐州,景瑞知常州,景元知邳州,景贞知宿州,景亨知华州。由于宋朝时,以朝臣充知州,刺史成为专供高阶军官迁转的虚衔,“知州”和“刺史”已有明显的区别。所以,景渊兄弟称“九牧”是名实不符。
二是,景渊兄弟称 “宋九牧”是被贬低。由于宋朝时,知州是州长官,刺史是虚衔且专用于军官。宋朝的刺史与唐朝的刺史已经不同了。所以,景渊兄弟称为“宋九牧”就有点被贬低的感觉。
三是,景渊兄弟称“宋九牧”易与林苇兄弟的“九牧”混淆。有一副对联是“唐代九刺史,宋朝十知州”(改为“唐朝九州牧,宋代十知州”更符合对联规则)。上联指林苇兄弟,下联指景渊父子,看上去很明白。景渊兄弟如果称 “宋九牧”,那就容易与林苇兄弟“九牧”混淆,既不利于表述,也不利于寻宗。
因而,宋朝景渊兄弟或九兄弟称“九知州”,或与其父亲一起称“十知州”才比较恰当。我不知道古谱怎样称法。从对联看,古谱可能称“十知州”。古谱如果称“十知州”或“九知州”,那我们就不要再起个“宋九牧”的名称;古谱如果称“宋九牧”,那我们今后应该用更确切的名称“九知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