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字符抚,一字少穆,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 父亲林宾日,是位未曾中举的穷秀才,以教读为业;母亲陈氏,做纸花补贴家用,一家12口半饥半寒度日子。林则徐自幼勤奋,4岁开始读书,7岁学写文章,工3岁参加府试第一,14岁考取秀才,就读于鳌峰书院,20岁成举人。其后,受聘于厦门海防同知任书记,又被福建延抚张师诚招为幕僚,早年的清贫生活和经历,使他对当时社会有深刻的了解,并逐渐形成其“为学致用”的抱负。27岁中进士,選入翰林院。适使他有機會熟悉和研究朝廷典章制度等有關文獻.並結交了陶澍、郭尚生、魏源等一批有識士大夫。自嘉慶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始.出任監察御史、道員、按察使、布政使、河督而至巡撫、總督等職,歷官河南、江蘇、湖南、兩廣、雲貴等十余省,所到之處,關心民間疾苦。整頓吏治,興修水利、賑灾救民、廉潔正直,有“林青天”的美譽。
林則徐所處的十九世紀,以英國為首的西方殖民者,利用可耻的鴉片走私侵略中國,造成了白銀外流,杜會經濟受到嚴重破壞,殘害了千千萬萬中國人民的身心健康。林則徐在湖廣總督任上,就厲行禁止吸食鴉片,收到顯著效果。在“禁”與“馳”争論中,他站在主禁派一邊,大聲疾呼:“若猶泄泄视之,是使數十年后,中原幾無可以御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促使道光帝下決心嚴禁鴉片。道光十八年底(公元1838年),林則徐以欽差大臣身份赴廣東查禁鴉片,他一面嚴令外商繳出鴉片,且要具結斷绝鴉片,一面請人翻譯澳門西报,了解並掌握西方情况,同時積極整頓水師,組織人民群衆的武装力量,嚴陣以待,多次粉碎了“船堅炮利”的英國侵略者的軍事挑釁。道光十九年四月二十二日(公元1839年6月3日)林則徐在廣州虎門銷毁鴉片。
1840年6月,英艦陸續抵達廣東海面。林則徐積極籌劃戰守,在磨刀洋火攻英船獲勝,一面向朝廷上奏,一面飛咨沿海各省要求加强海防。英國因廣州防守嚴密,無從得于,即沿海北上挑釁.除福建鄧廷楨有備外,江浙官員對林則徐的飛咨,漠然置之,致英軍輕易地攻陷定海,繼又北上抵達天津大沽口,威脅北京。 昏庸的道光帝在英國侵略者和穆彰阿、琦善等主和派威脅蠱惑下,颠倒黑白,把英國的侵略歸罪于林則徐的“辦理不善”,革職流放新疆。道光三十年七月(公元1850年)病卒,享年66歲。
原載1997年6月27日《中華工商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