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始祖殷太师比干公传
太始祖比干公,生于公元前l 092年,未邑(古称朝歌)人: 商王文丁之子,帝乙之弟,纣王之叔。封于比,故名比干,乃黄帝第三十三世孙。帝乙时,佐兄巩固政权,呕心沥血。纣王继位时,受命辅佐,官少师。披肝沥胆,尽虑尽忠,被誉为三代孤忠。商末,纣王荒淫无度,微子去国,箕子佯狂,国势危殆。比干累谏不听,乃叹曰:“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谏而不从且死,忠之至也!”乃奉面进谏,不去者三日。纣问闻何以自恃?比千曰:“善行仁義所以自恃!”紂怒曰:“比干自以為聖人。吾闻圣人之心有七竅,信有諸!”遂殺比干,剖腹驗心。
比干被害後,暴紂竟下令株連其親屬。時比干正妃有嫣氏。甫孕三月,恐禍及,即携婢女四人避難於牧野。及期於长林石室產一男,因其地泉水淙淙,取名泉。周武王克商末及下車,即派大臣褒封比干墓,鑄銅盤铭,並派人徵得比干遗腹子。因他生於長林石室,賜姓林易名堅,拜為大夫,食采清河。後移封博陵公。博陵(今河北蠡縣一帶)乃林氏發祥地,比干乃林氏太始台祖。
比干卒於公元前1029年,終年63歲,葬於朝歌,即汲縣北十有五里(今河南街輝市)。春秋時,孔子適街,率弟子謁比干墓,劍刻比干墓碑,自是比干道益昌。魏孝文帝南巡親謁比干墓,封墓建祠,刻吊殷比干墓丈於碑石上,今碑文猶存。唐太宗伐高麗道經墓下,率文武大臣謁比干墓,下詔爰贈太師,謐忠烈公,命有司修茸祠堂,祀以少牢,春秋二祭。于是廟制益崇。唐宋以降,歷代帝王聖賢褒揚有加。現比干廟尚存有元仁宗、明孝宗、清康熙、乾隆的碑刻。
古往今來,無數炎黄子孫以比干為典範,激勵自己高風亮節,為民误振興,祖國昌盛,勇赴國難,以死报國。如爱國詩人屈原、鞠躬盡瘁的諸葛亮、直諫諍臣魏征、精忠报國的岳飛,浩然正氣的文天祥、忠介名臣海瑞、民族英雄林則徐等都是繼承比干精神的典範。 有兩副對聯,概括地評贊比干的愛國精神。
[其一]剖心明忠赤 精神赫赫齊穹壤
忠諫救國颠 烈氣飄飄凛雪霜
[其二]天地同流 為萬世諫臣之祖
凛然正氣 顯歷朝忠烈之名
注一:據殷世孙記载。 二:胡公滿封陳之前稱有嫣氏。
刚开始寻根时,不知从哪下手。找亲戚问,找家谱查。一头雾水!
能不能找到祖先?能不能寻到根?其实你只要关注下面的群就可以了。
中华林氏源流研究群 群号35979918
多方参与源流、字辈、世系的研究与探讨,为寻根者提供必要的网络咨询互助。
中华林氏族谱分享 群号 296990708
汇集各地家谱资料与同宗免费分享,群目的为林氏通谱做基础,做林氏同宗互相交流之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