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永春山区驱车穿越群山,跨长潭桥.眼界顿然开豁。在高盖、凌云、留云、五台、石脊诸峰环抱之中,有大片盘地,阡陌纵横,屋舍俨然,缀以奇树繁花,疑是挑源仙境。林氏聚族而居此地。
明初,林氏祖先金山公从仙游大济迁居永春南无石。因该地山多土瘠,非久居之地,于是又越山岭、涉溪流南迁至此。初定居溪之束畔,其村遂名溪束。金山公有四子,历数世而子孙繁衍,村落遂向溪流西、北岸发展,至今六百多年,人口已增至一万多人。一九五八年公社化时,分成两個大隊,東南稱聲束大隊,西北稱西上大隊。改革開放以后,取消大隊建制改為村,仍沿用舊名。
聲束村正對高蓋山,中有白雲室,為“温陵甲第破天荒”的唐代著名詩人歐陽詹讀書處,高蓋山因名詩山。聲束、西上兩村現屬詩山鎮所轄。晋江東溪有一支流發源于永春岵山,蜿蜒數十里,经長潭注入南安境内,又名詩溪。聲束、西上兩村林氏即聚居詩溪兩側。此處為冲積小平原,土地肥沃,氣候宜人。由于環村皆山,山林水電資源豐富。上游有水電站一處,可供兩村用電。山上植林種果,四時樹木葱龍,花果飄香。
詩山歷來是人文薈萃之地。聲束、西上原有一所小學,以詩溪命名,林曾題署校門區額。六十年代改為詩溪學校。聲東、西上分別建村后,西上村另建西上小學。近年來華僑愛國愛鄉,捐資興學,兩所小學校舍均已重建一新。
聲東、西上也是著名僑鄉,現有僑胞近萬人。僑胞大都居菲律賓和馬來西亞等地,有的已成為當地著名僑領。遷居臺灣、香港者也不少。僑胞熱心公益,除捐資興學外,還建水泥公路和三座大橋,至今交通稱便。
聲東、西上林氏仍以務農為主,素!以敦宗睦族、民風淳樸著稱。現在聲束、西上還散居温、洪、藍諸姓,人口不多,但都和睦相處。
“詩篇歌九牧,溪水頌三仁。”在改革開放的形勢下,詩溪兩岸林姓村民正朝着小康的目標邁進。
(林中和 泉州電視大學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