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乡村都市”的新村定位,内厝村委会改旧建新、民主管理,带领村民致富。先后被评为“宽裕型小康新村”、 “民主法治示范村”等荣誉称号。是新村建设省级“精品村”之一。
内厝村里人居环境优美,建有135幢私人别墅。村里还建设中国粮食城、吉福粮食城、环球家具家居制造基地等三大工业园区。现人驻企业26家,投资金额近6亿元。
内厝村创办了一所“九年一贯制”的实验学校,这在泉州市属创新之举。村里还成立了比干文化研究会,建成气势恢弘的比干纪念堂。
今日的内厝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精品村”、 “文化村”。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你很难想像“乡村”和“都市”这两种迥然不同的气质能如此完美地融合在一个村庄的身上。
别墅村:精美建筑错落有致
汽车行驶在福厦公路上。透过车窗,一座座红砖白石的别墅式楼房展现在我们眼前. “哪是农村啊,简直就是一个小都市嘛!”
在村中漫步,一路柳绿花红,环境整洁优美。 “这是内厝十年新村建设的成果!”村支书林姜维自豪地说。
据介绍,早在1995年,内厝村便正式启动了新村建设,聘请国家建设部对全村住宅、配套设施进行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历届村委会在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拆旧、统一管理”。至今,内厝村已顺利实施四期改旧建新工程,建成私人别墅135幢,其中有4幢是连体别墅;建设7幢112户农民公寓:新建一条长800米、宽16米的中心水泥村道及6条共长5.5公里贯通新村并环村的水泥路,设置道路中间绿化隔离带,安装路灯及公益广告标语;完成全部四期住房间隔道路的硬化和绿化。总绿面积达9000多平方米;新建占地3000多平方米的农民休闲花园和一幢l000多平方米的大礼堂,为村民提供了休闲的好去处。
如今的内厝村建筑精致、道路纵横有序、各类基础设施完善,被誉为“乡村中的都市”。
实力村:小村办起大事业
从村委会大楼出来。我们来到中国泉州粮食城基地,只见一家家粮油企业的厂房排列有序地向远处延伸,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村支书林姜维说,内厝拥有中国粮食城、吉福粮食城、环球家具家居制造基地三大工业园区,并计划集资兴建一座五星级温泉大酒店,目前酒店已完成规划,预计年底动工建设。随着重大项目的渐次推进,内厝村已成为汇聚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聚宝盆”。前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内厝视察时,对该村各项事业的长足发展表示由衷的称赞。
“住别墅、看电视、吃公粮、谋发展,内厝农民真福气!”这首在当地广为流传的顺口溜描绘的是内厝人今天的幸福生活。内厝村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的同时,也极大提高了村民的福利。现在,内厝村委会按月给每位村民发放50元菜金、2公斤食用油、lO公斤优质大米的生活补助。使村民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文化村:比干文化源远流长
一位日本学者曾感叹地说: “内厝不愧是中华林氏文化研究的重镇!”
内厝村大力发展经济,也重视弘扬中华文化,从而成为遐迩闻名的文化村。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保护珍存在内厝村的比干古画像和“少师殷比干忠烈公正印”等文物瑰宝,该村特成立“武荣殷比干文化研究会”,并集资兴建“比干纪念堂”。
经过一段绿树成荫的道路,我们怀着对殷比干的崇敬心情,来到了气势恢弘的比干纪念堂前。眼前一座巍峨雄伟的皇宫式建筑屹立在宽阔平整的土地上一一它背靠林木葱郁的甘露山,俯瞰内厝村全景。纪念堂红墙碧瓦、雕梁画栋、工艺精湛,独具闽南建筑风格。
据悉,武荣殷比干文化研究会打破以林氏为主的圈圈,面向海内外,广泛聘请专家学者、社会贤达,计有20多个姓氏的众多成员参加研究,弘扬比干文化。研究会自1994年起每年编印一辑《比干文研》,还汇编出版《海内外林姓源流》向海内外交流。先后有20多个省区的知名人士以及东南亚、日本和韩国侨领组团前来寻根谒祖,加拿大和瑞典学者也慕名前来访问。最突出的是研究会为唐末移居新罗国的韩国林姓宗亲(唐代林八及后裔,传4l代,120万人)寻到根,把泉州海外移民史推进到唐代,谱写了“千年溯源。万里寻根”的佳话。
倾听比干文化的渊源历史,感受比干的爱国精神,我们心潮涌动,再多的语言都无法表达对古人的敬仰之情.只能寄予希望比干文化与比干爱国精神能更加发扬光大。
专家点评: 内厝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范!
村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配备齐全的公共设施,具有整齐划一的立体感。也形成了舒适、亮丽、优美的现代人居环境。
内厝村弘扬殷比干爱国精神,实际上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该村现代化新村建设形成软硬件互补,使新村建设更加充实。可以说,比干文化的研究、交流,使内厝村更具文化内涵和人文魅力。